《猩球黎明》中最大技术点就是动作捕捉,这一技术从1990年的《全面回忆》开始已经走过了24个春秋,经历了许多变革,我们将借一部部代表影片,细说动作捕捉的进化史。
从最早的《全面回忆》中的仅几秒钟的动作捕捉镜头,到最新的《猩球黎明》中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呈现出的莎士比亚式表演,在这24年中动作捕捉都经历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细说一下动作捕捉的进化史,聊聊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动作捕捉演员,饰演科巴的托比·凯贝尔的表现甚至盖过了瑟金斯
什么是动作捕捉? 简单来讲,动作捕捉就是捕捉演员表演时的动作,然后把这些动作同步到电脑中的虚拟角色上,使虚拟角色的动作和真人毫无差别,以达到逼真、自然的效果。 基于LED灯的光学式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登陆银幕前 动作捕捉技术克服了一些技术的缺陷,但其实在应用于电影前,动作捕捉技术是诞生于生物动力学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们通过一些穿戴式机械传感器获取人体关节的运动数据。 机械式动作捕捉设备比较笨拙,对演员的动作限制较大,未被电影界广泛采用
同一时期,出现了基于LED灯的光学式动作捕捉技术,这种技术摆脱了繁重的机械设备,依靠图形识别处理等技术来获得演员的动作。 基于LED灯的光学式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初期作品 动作捕捉创建CG群众演员:《泰坦尼克号》(1997) 1996年,詹姆斯·卡梅隆制作《泰坦尼克号》时,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了CG人物动作库,并由此生成了一大群形态各异的CG人物,观众看到的沉船场景中大多数乘客都是CG的,这比找上千名群众演员要省时省力得多。
怪异造型:《星球大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1999) 1999年的《星战前传1》中,饰演加·加·宾克斯的阿梅德·贝斯特参与了片场拍摄和表演,然后在专门的动作捕捉棚内表演,供动画师采集动作,而后动画师制作的虚拟宾克斯又被放回贝斯特在片场拍摄时所在的位置。然而,宾克斯的怪异造型并不受观众欢迎。 饰演加·加·宾克斯的阿梅德·贝斯特在动作捕捉棚里表演
动作捕捉分水岭 动作捕捉分水岭:《指环王》(2001) 人们没有等待太久,因为同在2001年上映的是注定是留名影史的佳作《指环王》,经典的动作捕捉角色咕噜(安迪·瑟金斯 饰)诞生了。《指环王》成为动作捕捉技术发展的分水岭。时至今日,动作捕捉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回头看10多年前的咕噜,仍不得不佩服特效公司维塔工作室当年的实力,以及安迪·瑟金斯的卓越演技。 安迪·瑟金斯和咕噜对比图
当年的动作捕捉技术还只能处理头、四肢这些大的身体部位,对于咕噜的面部表情,动画师不得不对照着安迪·瑟金斯的表演去手工制作。而到了原班人马制作2005年的《金刚》时,面部表情的捕捉已经实现,我们这才看到大猩猩那细腻而丰富的表情。
大连东锐软件有限公司,民族品牌,光学三维运动捕捉分析系统专家 www.dorealsoft.com |